代孕是什么意思?代孕有哪些争议?
“代孕”一词源于拉丁语 surrogate,意为“替代”或“代替他人”。代孕又名代理妊娠,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(代孕母亲/代孕妈妈)借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,为他人(委托方)完成妊娠和分娩的行为。其核心特征是通过“借腹生子”的方式实现生育需求。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核心定义与技术实现
1、基本概念
代孕母亲通过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技术(如试管婴儿)受孕,为委托方怀孕并分娩子女,分娩后婴儿归属委托方。
2、技术分类
传统代孕(部分代孕)
供卵者与代孕母体为同一人选,这样产下的孩子会与代孕母有基因上的联系。此种代孕方式很大可能性会导致亲权的纠纷,所以一般不建议。
妊娠代孕(完全代孕)
供卵者与代孕母体为不同人选,产下的婴儿与代孕母无基因联系。这是我们唯一建议的代孕方式。目前社会提到的“代孕”一词,通常指妊娠代孕。
如今,代孕妈妈一般不使用自己的卵子。在目前的代孕中,卵子来自雇主母亲或卵子捐赠者;精子来自预期父亲或精子供体的精子受精。
3、代孕方式
需要代孕的原因各种各样,包括不能或不适合自然怀孕、分娩,男同性恋配偶或单身男性想要孩子,女性把代孕作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,等等。代孕母可以接受由几种不同方式产生的胚胎的移植:
① 通过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
② 通过父亲的精子和捐献的卵子
③ 通过母亲的卵子和捐献的精子
④ 通过捐献的卵子和精子
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从代孕正式开始(促排卵到抱到宝宝),预计该过程需要12到14个月。
二、法律与伦理争议
代孕从表面上看满足了有关各方的需求,实际上对现有法律、社会公平、伦理道德等多个层面提出挑战,目前仍有大量灰色地带和法律空白。
过去二、三十年来,代孕对现有法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,许多灰色区域有待澄清。“代孕经济”、“生育旅游”和“生育流亡”的兴起,更凸显了国际规则的必要性。
[*]中国法律现状
代孕在中国大陆属于非法,其中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》(2001)和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》(2004)均明确规定禁止相关医疗机构和技术人员实施代孕。
[*]国际差异
合法地区:美国部分州、乌克兰、俄罗斯允许商业代孕;英国、荷兰等仅允许非商业代孕(禁止支付报酬)。
完全禁止:中国、日本及北欧国家普遍禁止。
[*]社会风险
健康与伦理问题:可能导致代孕母亲健康受损(如妊娠并发症),加剧女性身体商品化,引发伦理争议。
法律纠纷:如代孕婴儿遭委托方“退单”、亲子关系认定困难等。另外,国籍问题是跨国代孕带来的主要后续问题之一。
三、争议焦点
支持者视其为帮助不孕家庭的生殖自由技术,女权阵营强调女性生育自主权;反对者则批判其物化女性、剥削弱势群体,并可能催生黑色产业链(如伪装招聘诱骗女性代孕)。商业代孕引发质疑:代孕合同究竟是对代孕母亲赋权,还是对她们身体器官的商品化和盘剥。
四、关键提醒
代孕操作中,代孕母亲需承担较高健康风险(如流产、妊娠高血压),且婴儿早产、低体重概率显著增加。除了身体伤害,还需要关注其心理与长期健康损害,如:
1、产后心理创伤
分娩后强制母婴分离引发重度产后抑郁(发生率超35%,为正常产妇3倍),部分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。
2、远期健康影响
反复激素干预扰乱内分泌系统,妇科疾病发病率增加;剖宫产遗留子宫瘢痕,影响后续生育能力。
总的来说,对于代孕当前社会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坚守禁止立场,认为代孕引发的伦理危机与社会代价远超个体生育需求,需通过完善福利政策(如辅助生殖医保覆盖)替代代孕需求。
页:
[1]